为什么我们必须拒绝同事90%以上的求助?

大家好,我是倡导“人人如龙”的镭师兄,今天我们聊一下“拒绝求助”这个话题。

无论在职场还是生活中,我们总是会遇到别人的求助,尤其是作为职场的老员工,被别人求助是一件大概率事件,但是这个求助的过程并不一定是愉快的。

拒绝别人的低价值求助

有个同事特别不善于拒绝,别人提出什么要求,她都应承,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,而且帮助别人的事情都是一些小事。

最后,连新来的校招学生都请她“帮忙”拿快递、倒水、去秘书那里盖章,她从一个员工变成了大家的生活秘书和跑腿跟班,而且是免费的那种。

她自己憋屈,别人也不重视她的“帮助”,很多事情都是随口叫她去做,反正她也不会拒绝。

后来,我实在看不下去,就和她说:“K姐,他们让你做啥,你不一定要答应他们啊,你自己事情做不好,被领导骂的是你,不是他们啊。”

“我也知道这样不好,我就是不好意思拒绝,一旦说不,就感觉特别内疚,好像我做错了什么。”

“你这样下去不行啊,年底考核的时候可是有末位淘汰的,你现在已经是排在最后了,优先做自己的事情吧,他们的请求,你一律拒绝,你也不是他们老妈,不要惯着他们。”

她问道:“那我应该怎么说呢?会不会被孤立啊。”

我给她支招:“你就说'我正忙呢,你自己去吧。’被孤立也比被淘汰强。”她点点头。

从茶水间回到座位上,一个小年轻就习惯性地对K姐说:“K姐,帮忙去领支笔吧,我的签字笔昨天出去的时候搞丢了。”

K姐刚要答应下来,她转头看了我一眼,然后低声说了一句,那个小年轻没听清楚,就大声地说:“什么?没听清楚。”

K姐迟疑了一下,大声说道:“你自己去拿吧,我正忙着呢。”

整个办公室一下子安静下来,大家都没有抬头,但是估计所有人都惊讶于K姐的这句话。

那个小年轻嘟哝了一句,不再说话,后来他在打水的时候,顺道去秘书那里领了两支笔,其中一支给了K姐。

再后来,K姐就尽可能地聚焦在自己的工作上,除非只有她才能解决的那些求助,其他的“求助”一律拒绝,年底考核时,她的排名从最后一名提升到“良好”。

 拒绝,就是珍惜自己的时间、珍惜自己的价值。

别人的求助,不能变成你的负担

大多数的求助,其实是“低价值工作”的转移

大家都不太愿意做低价值的工作,觉得这些事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收益,但是这些琐碎的低价值小事又不得不做,所以如果周围出现一个“应答者”,那就会习惯性地丢给他。

这是人的本能选择,说不上好与坏,很多时候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而已。

有些新员工入职的时候,有很多疑问,企业一般会安排一个秘书讲解注意事项和基本要求,并且会印一个小册子发给大家。

但是,总是会有人在秘书讲的时候不认真听,随手将小册子扔在某个角落中,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问人,尤其问离他最近的人。有的人还天真地以为这样既可以解决问题,又可以拉近与老员工的关系。

除非是非常清闲的岗位,大多数人都很忙,对这些可以在指导手册中查到的基础问题,都不会有太多耐心来讲解的。

我对这些基础问题特别没有耐心,尤其是别人都快速上手的事情,如果他还一再询问别人,其实他已经进入了评价队列中靠后的位置了。

有一次,一个其他部门转过来的同事来问我什么是“1 TFlops”,我问他:“你来部门两周了,这个问题也问过一次了,这个术语是宣传中的基本内容,只要百度一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,去查吧。”

结果他转身去问别人去了,其实在内部宣传的材料中有解释,只要稍微看一下材料就不会到处问人,显得自己很浅显。

低价值内容的求助,就是在暴露自己的无知和工作的低效。

低价值求助,就是工作低效

三个动作后再求助:内部文档、公司论坛、百度

所有人都在“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”,就是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信息,让自己处于“不无知”的状态,求助也是其中的一个手段。

求助的信息中,超过90%都是可以通过自己搜索的方式来解决。“不懂就问”这个策略是对的,但是“问”的对象不一定是同事,更应该先自己找答案。

1、内部文档

每个部门都会有一些关键文档,一般存放在服务器的某个路径下面,会有秘书或者文员定期维护。

大多数的信息和求助内容都可以在这些文档中了解并解决掉。有些公司还会有内部的术语表,囊括了大多数的专业术语。

2、公司论坛

一般公司都会有个内部论坛,大家会在上面发表各种案例总结、问题吐槽等,你碰到的问题,往往也是别人碰到的,可以在里面找到答案。

如果找不到同类问题,你可以发帖去求助,看看是否有人遇到过同类的问题。

3、百度搜索

如果内部无法寻找到答案,就上百度去找找看,变换着关键词去查找。

也可以在行业论坛上去搜索一下,看看是否同行遇到这个问题。

如果发现全新问题,大家都愿意帮助你

如果上面三个渠道都找不到解决方案,恭喜你,你发现了这个行业中一个全新的问题,这是你拓展工作的良机,去找领导或者老同事吧,他们会感兴趣的,因为你给了他们一个提升的机会。

让求助变成持续的互动,而不是单向的索求

这是基本礼貌问题,你求助,别人也帮助了你,要么真诚感谢一下,要么请吃个饭,将这个过程互动起来。

有些同事求助成功后,说声谢谢,然后转身就走,与对方迅速断开了链接,下次求助时,再次重复这个过程,好像对方是个随时待命的应答机器。

别人打断自己的工作给我们讲解解决方法,本身就是一种额外付出,尤其是一些对他不重要、对我们很重要的问题。

求助,要变成一种有益的社交,这个就不展开了。

总结

大多数人的求助都是低价值的,他稍微花费点时间就能解决,所以当对方将你当成随时待命的机器人时,拒绝他。

如果对方经过内部文档、公司网站、外部百度之后还是没有搞定,说明这个问题很有价值,那么这样的求助就值得花时间和他探讨一下。

做自己的事情,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,才对得起你付出的时间。

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,只是常常做不到。

(“人人如龙”,我是聚焦个人优势的镭师兄,请关注我。)

(0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