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课堂笔记】为什么要和孩子一起去博物馆

学习不仅发生在学校和各类教育机构,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场所,其中就包括博物馆。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。

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精华的储藏室,是天然的学习空间,尤其擅长展示实物。

▼ 为了让孩子学习历史知识,家长带着孩子去参观博物馆

近几年,文物、博物馆、文化遗产等内容多次出现在高考和中考的试卷当中,分值不断增加。这些涉及文博内容的考题多是借用文物为背景,有些并不是对文物、博物馆知识的直接考察,但仍关注到文博,也引起文博热的持续发酵。

认识博物馆教育

  • 在博物馆热之前,你是否会因个人爱好带孩子去博物馆?
  • 如果没有考试需求,你是否会注意培养孩子利用博物馆学习的习惯?
  • 博物馆教育,只是学校或者博物馆的事吗?
博物馆是征集、典藏、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。对博物馆的定义强调了博物馆具有科学性、历史性和艺术价值。博物馆为公众提供的是知识教育和欣赏,同时也是文化教育机构。
人们对学习有一种普遍看法,似乎教育只发生在学校,这限制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,使博物馆长期处在教育的边缘地带。然而学习是随时随地的,不仅是在学校或者各类教育机构,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场所,其中就包括博物馆。博物馆提供了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,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,孩子便可以进行更为广泛地学习。
去除功利化的教育目标
培养孩子在博物馆学习的习惯,家长是第一责任人

和孩子一起走进博物馆

学习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,家长是孩子的好榜样,如果自己能够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,成为博物馆里的常客,对孩子也是一种触动,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。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,在去博物馆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。
第一,关注和了解展览信息,提前做知识准备。一般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查询到展览的相关信息,包括展品、沙龙、活动等。
第二,跟随讲解员和老师,知识积累是王道。博物馆的展品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,讲解员不但对每一件展品了然于胸,还能生动形象地讲出展品的典故。看展览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,一定要注意倾听讲解员的讲解。有条件的话可以带孩子多去几次,能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。
第三,寻找兴趣点,发挥自己的特长,做孩子的第一引导人。如果家长对展品感兴趣,并有一定了解,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引导孩子发现重要和有趣的知识点,激发孩子的兴趣。
第四,听完讲解,留出自己观看的时间。一般而言,讲解员讲解完毕会有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,可以趁机再看一遍自己感兴趣的展品,更深入了解展品的细节,对展品有进一步思考和领悟。
第五,很多展览都不是为了“一次游”。每一次参观,都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展品有全面的了解,真正理解展品的价值,需要两次、三次,反复聆听和观察。

家长对博物馆的态度,影响着孩子对博物馆的兴趣。

在博物馆,家长不能做的事

不要说:哎呀,这个可值钱了!

展品具有文化属性,展品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,因此在教育功能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。参观的关注点也不是金钱,而是展品的历史意义,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的价值观给予适当引导。

不要说:我们就是来看宝贝的

不能抱着看宝贝的心态去博物馆。所谓“镇馆之宝”,只是大众更为熟知的说法,“看宝贝”无助于孩子对知识的学习。

不要说:这个是复制品,没意思,不看

许多珍贵文物无法展出原件,有些原件由于自身残缺无法实现展出效果,而复制品对原件的精确重制不但体现了匠人精巧的工艺,更能使人体验到展品本应具有的风采。

在博物馆,家长可以做什么

请家长:从小培养孩子爱上博物馆的习惯

从小就带着孩子去博物馆,养成安静参观的习惯,引导孩子形成爱上博物馆的意识。

请家长:不要不懂装懂

带孩子去博物馆,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去发现未知,探求答案。

请家长:不要打击孩子的乐趣和积极性

好奇心和自我尝试是孩子探索知识的动力。

请家长:不做“熊家长”

文明教养,从家长做起。

博物馆不是一个旅游景点

是我们终生学习的场所

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这里珍藏着民族的灵魂

这里抵御着岁月的剥蚀,这里记录着时代的变迁

让我们带着一份对逝去记忆的尊崇感走进博物馆

总 结

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——终身学习不是只对孩子而言,更是对我们自己的鞭策。教育,需要的是以身作则,率先垂范。这不单是对老师而言,更是对我们家长的要求。所以,与其说让孩子爱上博物馆,不如说,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进博物馆,一起去追寻人类的记忆,去探索时代的变迁,去和孩子共同学习、成长!

思考:


1. 你有否去博物馆参观的习惯?
2. 如果带孩子去博物馆,在没有专业讲解的情况下,你觉得可以给孩子什么样的引导?
(0)

相关推荐